卵巢惡性腫瘤的DNA倍體分析及臨床意義
【摘要】目的:分析卵巢惡性腫瘤及交界性腫瘤的DNA倍體,探討其臨床意義。方法:采用流式細胞術(shù)測定新鮮卵巢惡性腫瘤及交界性腫瘤組織標本的DNA倍體。結(jié)果:6例正常卵巢組織均為DNA二倍體,30例卵巢惡性腫瘤及交界性腫瘤中DNA異倍體23例(76.67%),其中20例上皮性惡性卵巢腫瘤DNA異倍體15例(60%),5例非上皮性卵巢癌DNA異倍體5例(100%),5例交界性卵巢腫瘤DNA異倍體3例(60%);與正常卵巢組比較差異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(P<0.01);卵巢惡性腫瘤的DI值與病理類型及臨床分期無關(guān)(均P>0.05)。結(jié)論:DNA倍體測定可用于卵巢惡性腫瘤的輔助診斷。
【關(guān)鍵詞】卵巢癌 DNA倍體 病理分級
卵巢癌是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,也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婦科惡性腫瘤。其早期缺乏特異性臨床指征,腫瘤細胞組織學分類復雜,50%~70%患者就診時已屬晚期。人體正常細胞是恒定的DNA二倍體或四倍體,當受到致癌因素刺激時,DNA被損傷成為DNA異倍體細胞,本文分析卵巢惡性腫瘤及交界性腫瘤的DNA倍體,可為卵巢腫瘤的診斷和預后判斷提供依據(jù)。
1、材料和方法
1.1 病例資料
取寧夏地區(qū)2005年7月-2005年12月期間手術(shù)并經(jīng)病理學證實為卵巢惡性或交界性腫瘤的患者30例,患者年齡平均46.1歲,最小21歲,最大71歲。所有患者術(shù)前均未接受化療及放療,參照WHO制定的組織學分類標準,其中交界性卵巢腫瘤5例(交界性漿液性囊腺瘤3例,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2例);上皮性卵巢癌20例(漿液性囊腺癌12例,黏液性囊腺癌8例),非上皮性卵巢癌5例(其中顆粒細胞瘤3例,轉(zhuǎn)移性卵巢癌2例);組織學分級采用3級分法。25例卵巢癌中,病理分化程度為中-高分化者6例,低分化者19例;根據(jù)國際婦產(chǎn)科聯(lián)盟(FIGO)2000年分期標準,Ⅰ期7例,Ⅱ期7例,Ⅲ期11例,無Ⅳ期病例。另取同期因其它良性疾病同時行卵巢切除,并經(jīng)病理學證實卵巢組織無異常病理的患者6例為正常對照組,其中,子宮肌瘤3例,宮頸原位癌2例,單側(cè)卵巢單純性囊腫1例,平均年齡42.3歲。
1.2 實驗方法
1.2.1 單細胞懸液制備:取手術(shù)切除的新鮮腫瘤組織標本或-180℃凍存的腫瘤組織,進行HE染色,選擇瘤細胞含量豐富的標本制備單細胞懸液①,進行DNA倍體測定。
1.2.2 DNA倍體測定:采用美國Becton-Dickinson公司生產(chǎn)的FACSCalibur型流式細胞儀進行測定,每份標本測定104個細胞核,以正常卵巢組織作為外標。DNA指數(shù)(DI)為異倍體G0/G2峰均道指與二倍體G0/G1峰均道指之比,表示DNA相對含量;當DNA直方圖上只有一個G0/G1(D1=1)時為DNA二倍體;若出現(xiàn)明顯的2個或2個以上G0/G1(D1>1.1),且其后有相應(yīng)的S期及G2M期峰為異倍體②。
1.3 統(tǒng)計學方法實驗數(shù)據(jù)以均數(shù)±標準差(±s)表示,樣本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,兩樣本均數(shù)的比較采用方差分析,以P<0.05為差異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;本實驗數(shù)據(jù)采用SPSS12.0分析軟件進行分析。
2、結(jié)果
2.1 各組DNA異倍體率比較
6例正常卵巢組織均為DNA二倍體;30例卵巢惡性腫瘤及交界性腫瘤中DNA異倍體23例(76.67%),其中20例上皮性惡性卵巢腫瘤DNA異倍體15例(60%),5例非上皮性卵巢癌DNA異倍體5例(100%),5例交界性卵巢腫瘤DNA異倍體3例(60%),與正常卵巢組比較差異均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(均P<0.01)。
2.2 各組細胞DI值比較
2.3 不同病理類型卵巢癌DI值的比較
2.4 不同臨床分期卵巢惡性腫瘤DI值比較
3、討論
在生物細胞中,DNA含量是恒定的參量,并隨細胞周期發(fā)生有規(guī)律的變化。腫瘤的發(fā)生有其復雜的病因?qū)W和病理學機制,但機體細胞內(nèi)在的遺傳物質(zhì)變化是一切腫瘤發(fā)生的基礎(chǔ)。人體正常的體細胞染色體均為二倍體,當細胞受到致癌物質(zhì)刺激,DNA損傷,導致細胞基因突變與染色體畸形斷裂,使細胞在增殖分裂的過程中出現(xiàn)DNA量的丟失、擴增或染色體移位等,導致細胞DNA質(zhì)和量的異常,使原有的細胞生物學特征發(fā)生改變,成為DNA含量異常的腫瘤細胞②。在二倍體基礎(chǔ)上多或少一條或幾條染色體,或者染色體組成發(fā)生增減的細胞個體成為異倍體(Heteroploid)。
研究表明,人類大多數(shù)腫瘤細胞的染色體都有異常,表現(xiàn)為染色體結(jié)構(gòu)和數(shù)目的異常。文獻報道,卵巢癌組織中DNA異倍體的檢出率在51%~82%之間③。本實驗中30例卵巢惡性腫瘤及交界性腫瘤DNA異倍體率為76.67%,上皮性卵巢癌DNA異倍體率為60%,與文獻報道相符,6例正常卵巢組織均為二倍體,無異倍體出現(xiàn),惡性卵巢腫瘤組織中DI值明顯高于正常卵巢組織,進一步證實惡性腫瘤標本的DNA含量發(fā)生改變,通過對細胞DNA含量的研究,有助于卵巢惡性腫瘤的定性診斷。
目前,對于卵巢惡性腫瘤DNA含量與病理類型的關(guān)系尚有爭論④。本實驗中,5例非上皮性卵巢癌均出現(xiàn)DNA異倍體,其DI值與上皮性卵巢癌比較差異無統(tǒng)計學意義,但由于本組樣本例數(shù)較少,尚不能得出結(jié)論。
有關(guān)DNA含量及DNA倍體與卵巢惡性腫瘤臨床分期的關(guān)系已有一些報道,一些研究認為,卵巢惡性腫瘤DNA含量及DNA異倍體率隨著臨床分期的增加而增高,但也有不同報道,本實驗結(jié)果顯示,DI值及DNA異倍體率與臨床分期無關(guān)。
卵巢交界性腫瘤(borderlineovariantumors,BOT)又稱為具有低度惡性潛能的卵巢上皮性腫瘤(ovarianepithelialtumoroflowmalignant,LMP),是一組介于良、惡性腫瘤之間的一類特殊類型的卵巢腫瘤,1973年世界衛(wèi)生組織正式將其命名。Karen等⑤對交界性卵巢腫瘤進行DNA定量分析,初步研究結(jié)果表明DNA異倍體交界性卵巢腫瘤惡性程度高、易復發(fā),生存期短,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。本研究5例交界性卵巢腫瘤,其中有3例出現(xiàn)DNA異倍體,異倍體率為60%,且其DI值低于卵巢惡性腫瘤組,兩組比較差異有統(tǒng)計學意義。有研究認為,異倍體交界性腫瘤較二倍體腫瘤復發(fā)的危險性明顯增高,此外,部分交界性腫瘤難以與卵巢癌鑒別。DNA異倍體的出現(xiàn)是癌變的重要標志,是否可以將DNA二倍體交界性卵巢腫瘤視為低度惡性潛能的腫瘤,而將DNA異倍體交界性卵巢腫瘤視為卵巢癌,有待于進一步研究。
【參考文獻】
[1]王延魁,孫元玲,錢和年,等.不同取材方法對上皮性卵巢癌流式細胞DNA含量的影響[J].中國實用婦科與產(chǎn)科雜志,2004,12(3):153.
[2]石永紅,孫慧寬.C-erbB-2表達及DNA 含量與乳腺癌組織學類型的相關(guān)性研究[J].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,1998,4:448.
[3]Braly PS,Klevecz RR. Flow cytometric evaluation of ovarian cancer[J]. Cancer,2003,71(4): 1621-1630.
[4]Fribhmder ML. Clinical and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anerploidy in human tumors[J]. J Clin Pathol,2001,39:961.
[5]Kaern J,Trope C,Kjorstad KE,et al. Cellular DNA content as a new prognostic tool in patients with borderline tumors of ovary[J]. Gynecol Oncol,2005,38(3):45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