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K等離子刀在膽囊切除術中的應用
PK等離子刀膽囊切除術中問題的處理:
1膽囊周圍粘連組織出血
急性膽囊炎,尤其是急性壞疽性膽囊炎時,由于膽囊周圍及Calot三角多有大網膜、結腸、十二指腸或胃竇部粘連,腹腔鏡手術處理時均應分離粘連。臨床多采用“撕剝法”,如粘連較輕,很少會有出血,輕微滲血經紗布條壓迫后多可自行停止;若有嚴重粘連,即包裹性粘連,組織較厚,分離時,創(chuàng)面會有較多出血,此類出血的速度和短時間內出血量均不劇烈,可先用紗布條壓迫止血,然后對較大出血用五合一PK電刀表淺電凝,避免用力過大,電凝過深,以免灼傷腸管及膽管。
2膽囊床創(chuàng)面及肝實質出血的處理
分離膽囊床應在疏松組織間隙進行,勿向肝面深入,避免損傷肝組織;但在合并有急性膽囊炎或萎縮性膽囊炎時,膽囊與肝床緊緊粘連,分離時很難找到界面,易導致纖維膜被撕裂肝實質裸露,甚至分離過深進入肝組織致肝實質出血。此類出血多為靜脈血管,用鈦夾夾閉止血幾乎沒有可能,還會造成更劇烈的出血,難以控制。我們的方法是先用紗布條壓迫,然后緩慢移去紗條,認清出血點,用鈍頭PK刀電凝膽囊床創(chuàng)面及膽組織損傷部位,如膽囊床創(chuàng)面滲血較多,可行地毯式電凝;如膽囊與肝床之間有變異血管存在或條索狀物時一律電凝止血,效果確切,但電凝時不可過深,以防繼發(fā)出血。
3膽囊區(qū)嚴重粘連時膽囊動脈的處理
膽囊動脈起源及走行有較多的解剖變異,是造成術中出血的重要原因。通常情況下先處理膽囊管,我們采用絲線結扎或套扎膽囊管,預防電損傷,將已結扎的膽囊管向外側牽引,用PK等離子分離鉗對Calot三角內的脂肪組織稍加分離,便可在淋巴結周圍顯露膽囊動脈主干,不要求對膽囊動脈“骨骼化”,只要看清動脈走行,連同粘連組織緊貼膽囊用PK等離子刀電凝切割,有數(shù)字和聲音提示可凝可切的時間,安全有效,熱擴散小于1mm。如在Calot三角內未發(fā)現(xiàn)膽囊動脈主干,往往表明膽囊有變異血管,尤其當膽囊在炎癥期并與周圍組織粘連時,膽囊血供豐富,來源于較粗大的側支血管,這些血管往往脆性增加,用分離鉗鉗夾極易撕裂或在膽囊三角疤痕化時,質地較硬,造成出血,用PK等離子刀邊凝邊切可達到止血目的,術中出血切忌在視野不清的情況下盲目電凝,此時術者應頭腦冷靜,認識到出血過多時尚有充裕時間處理這一情況[4]。采用紗布條壓迫,沖洗吸去積血,使術野清晰,確認出血點的準確位置后,移去紗布條,直視下用PK等離子分離鉗提起出血組織電凝止血;如膽囊動脈與膽囊管緊密粘連或在膽囊管的背側,不需將它們分開,距膽總管約0.5cm處,用絲線結扎即可。對不能控制的出血或在未斷離膽囊管之前而斷裂的膽囊動脈,其近端血管往往縮回肝膽管后方,致Calot三角區(qū)出血時,不可盲目電凝止血,造成肝外膽管損傷,應根據(jù)術中出血情況及時中轉開腹止血。
腹腔鏡膽囊切除術(LC)中出血是較常見的并發(fā)癥,止血主要靠施夾、電灼、鏡下結扎及縫扎,但當膽囊動脈出血及膽囊床創(chuàng)面滲血較多時,盲目施夾、電灼和縫扎不僅效果不佳反而會加重出血,同時增加了肝外膽道損傷等并發(fā)癥發(fā)生的風險,常是中轉開腹手術的主要原因之一。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我們?yōu)?27例腹腔鏡困難型膽囊切除術患者應用PK等離子刀處理膽囊動脈、膽囊床創(chuàng)面及炎性粘連創(chuàng)面的出血,現(xiàn)報道如下。
1資料與方法
11臨床資料
127例中急性結石性膽囊炎62例,萎縮性膽囊炎并膽囊充滿型結石17例,膽囊結石嵌頓14例,肥胖患者膽囊結石11例,老年高危膽囊結石23例(合并高血壓6例,2型糖尿病9例,冠心病4例,慢性支氣管炎4例)。25~78歲,平均515歲,其中男36例,女91例。出血類型:膽囊動脈出血39例,膽囊床較多出血37例,膽囊床邊緣出血24例,Calot血管較多出血20例,膽囊周圍炎性粘連組織較多出血7例,出血量20~200ml。
121醫(yī)療設備
(1)腹腔鏡及器械;(2)PK等離子刀,配備有10mm、5mm五合一電切刀,5mm分離鉗,5mm闊嘴、細嘴抓鉗等;以適合不同情況組織的切割止血。
123手術方法
均采用氣管插管、靜脈復合麻醉。采用“四孔法”入腹,順逆結合切除膽囊,顯露膽囊管后用絲線結扎或套扎,為預防電傳導損傷未使用鈦夾。為防止膽囊動脈出血,術中預防出現(xiàn)變異的膽囊動脈,在解剖Calot三角時應緊貼膽囊稍加分離[1],認清膽囊動脈的走行后,用PK等離子刀電凝切斷,膽囊床創(chuàng)面出血、粘連創(chuàng)面出血先用紗布條壓迫,明確出血部位后,用五合一PK等離子電切刀局部電凝止血,術后根據(jù)術中情況放置引流管1~2d。
2結果
本組患者均用PK等離子刀止血成功,未因出血而中轉開腹手術者,術中最大出血量有200m1,平均50m1;手術時間35~95min;平均住院5d。術后未發(fā)生繼發(fā)性出血,無膽管損傷,膈下積液及感染等并發(fā)癥的發(fā)生,均痊愈出院。
3討論
早期施行LC時,將急性膽囊炎、壞疽性膽囊炎、膽囊穿孔、萎縮性膽囊炎以及老年人、肥胖型膽囊結石等列為LC的相對或絕對禁忌證[2],對此類患者手術時機的選擇是手術成功的關鍵;手術風險較高,可能發(fā)生各種嚴重的并發(fā)癥[3],術中出血即是其中之一。其主要原因是膽囊水腫,膽囊張力大,囊壁纖維化增厚,膽囊結石嵌頓,膽囊三角粘連嚴重,解剖關系不清,手術操作費時、費力,易致并發(fā)癥,中轉手術率高等。我院對127例確診為膽囊良性疾病的困難型膽囊結石患者,只要具備手術指征,無明顯手術禁忌證,掌握好手術時機,根據(jù)患者要求,均行LC,術中使用PK等離子刀處理膽囊動脈及膽囊床創(chuàng)面、粘連創(chuàng)面出血的止血,均獲成功,無中轉手術和嚴重并發(fā)癥發(fā)生。
綜上所述,我們認為PK等離子控制系統(tǒng)在腹腔鏡困難型膽囊切除術中,用于膽囊動脈的處理以及對膽囊床創(chuàng)面、粘連創(chuàng)面出血的止血,效果肯定,醫(yī)師掌控自如,可取代縫線、血管夾、U型釘及其它用于封閉血管的器械,縮短了手術時間,減少了手術費用。通過對本組127例腹腔鏡困難型膽囊切除術的初步實踐,我們體會到,充分了解設備的原理及性能既是腹腔鏡醫(yī)師掌握腹腔鏡手術的基礎,也是保證手術安全成功的關鍵。雖然PK等離子控制系統(tǒng)是腹腔鏡外科醫(yī)師較理想的切割、止血工具,但仍需要強調它的使用技巧,使用不當可以引起較嚴重的副損傷及并發(fā)癥。在操作過程中應特別注意培養(yǎng)自己的視、聽、動(手、腳)感覺的相互協(xié)調能力,確實做到“眼觀六路、耳聽八方”。只有真正做到協(xié)調、駕馭復雜的各個腹腔鏡系統(tǒng)及器械,才能順利開展各種難易程度不同的腹腔鏡手術。
上一篇:PK等離子刀
下一篇:PK等離子刀的工作原理
相關閱讀
- 微創(chuàng)保膽取石術后的護理體會2014-02-21
- PK等離子刀的使用2012-12-12
- PK等離子刀的工作原理2012-12-12
- PK等離子刀2012-12-12
-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轉開腹30例分析2011-12-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