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眶爆裂性骨折致肌肉嵌頓的手術治療
【摘要】目的:探討眼眶爆裂性骨折復視的手術治療。方法對外傷后出現(xiàn)復視及眼球內(nèi)陷患者進行CT掃描,觀察眼眶壁骨折及眼外肌受累程度,Hertel突眼計測量眼球內(nèi)陷度數(shù),同視機及三棱鏡等眼肌學檢查分析復視情況,采用前路經(jīng)結膜或經(jīng)睫毛下皮膚切口入路分離松解嵌頓及粘連的眼外肌,并用多孔聚乙烯眶內(nèi)植入修復眶壁缺損,矯正眼球內(nèi)陷。去除限制因素3個月后,用同視機及三棱鏡分析復視及眼球運動情況,殘余斜視采用眼肌手術或三棱鏡矯正。結果:95例眼眶爆裂性骨折復視患者經(jīng)眶壁骨折修復術治療后,術后第一眼位無復視者84例(88.4%),第一眼位有復視者11例(11.6%)。因第一眼位和功能眼位復視要求治療者共14例(14.7%),其中行眼外肌手術者6例,配三棱鏡矯正8例。結論: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的復視大部分可經(jīng)過眼眶爆裂性骨折修復術得以矯正,少數(shù)下直肌或內(nèi)直肌受損較嚴重者方需二次眼外肌手術或三棱鏡矯正。
【關鍵詞】爆裂性骨折;復視;手術治療
爆裂性骨折是常見的眼眶外傷,近年發(fā)生率有上升的趨勢。由于該病所致的眶壁損傷及眼外肌的嵌頓與粘連,臨床上出現(xiàn)不同程度的眼球運動障礙及復視。自2002年12月~2004年9月我科共收治115例眼眶爆裂性骨折患者,其中95例伴有復視或代償頭位,經(jīng)眼眶手術得以治療,現(xiàn)報告如下。
1、資料與方法
1.1 一般資料 天津市眼科醫(yī)院住院患者,眼眶爆裂性骨折伴有復視或代償頭位的患者95例,其中男73例,女22例;年齡為5~54歲,平均28.5歲。致傷原因分別為拳擊傷、鈍器傷、車禍及爆炸傷等。
1.2 臨床檢查 95例手術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復視,9例有代償頭位,第一眼位33cm角膜映光正位伴周邊視野復視47例,內(nèi)斜5例,外斜14例,垂直斜視29例(其中8例合并有外斜)。部分病例術前接受糖皮質(zhì)激素治療或嵌頓眼外肌的牽拉治療,但無明顯療效。
水平及冠狀CT檢查:單純一壁骨折50例(眶下壁35例,眶內(nèi)壁15例);二壁骨折43例(內(nèi)、下壁40例,下、外壁3例);三壁骨折2例。
1.3 手術時間 傷后2周內(nèi)手術者30例,2周~2個月者46例,2個月以上者19例。隨訪時間3~19個月,平均13個月。
1.4 檢查方法 術前進行眼眶水平和冠狀CT掃描,掃描層面厚2~5mm。檢查裸眼視力及矯正視力,裂隙燈檢查眼前節(jié),檢眼鏡檢查眼底。Hertel突眼計測量眼球內(nèi)陷度數(shù),角膜映光法檢查眼位情況和眼肌運動情況,同視機及三棱鏡等眼肌學檢查分析復視情況。
1.5 治療方法 所有病例行眶壁骨折修復術,將嵌頓到骨孔和疝入到上頜竇或篩竇的眼外肌復位。在骨孔前植入一塊略大于骨折孔的多孔聚乙烯片,保護層光面朝向眶內(nèi)。術后早期給予抗生素、激素治療,并進行功能訓練;3~6個月后酌情戴三棱鏡矯正或行眼肌手術。
2、結果
依據(jù)術后患者的視力、眼位、復視和眼球運動情況判斷手術療效。
2.1 復視 術后1周內(nèi),由于軟組織水腫,部分患者復視加重,2周以后復視癥狀基本穩(wěn)定。術后隨訪3個月以上,第一眼位無復視者84例(88.4%),第一眼位有復視者11例(11.6%)。因第一眼位和功能眼位復視要求治療者共14(14.7%)例,其中行眼外肌手術者6例,配三棱鏡矯正8例。
2.2 并發(fā)癥 1例術后眼位上移,2周后恢復正常。5例眶緣可觸及Medpon,其中1例有眼球運動阻擋感,給予部分切除,其余4例無其他不適,未予處理。2例有輻輳功能不足癥狀。12例眶上神經(jīng)感覺異常,其中麻木感8例,疼痛感4例。內(nèi)眥部皮膚感覺異常5例。下瞼退縮和鞏膜暴露2例。3例術后出現(xiàn)高眶壓,伴白細胞升高,經(jīng)抗生素、激素治療后治愈,恢復良好。無一例發(fā)生視力明顯下降或喪失。無一例出現(xiàn)排出。
3、討論
3.1 復視的原因 眼眶爆裂性骨折,復視和限制性斜視發(fā)生率為42.5%①,以往診斷為麻痹性斜視,給予神經(jīng)營養(yǎng)藥物保守治療,3~6個月后以麻痹性斜視酌情行眼外肌手術,但相當一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理想。隨著影像技術的發(fā)展和應用,尤其是CT的普及,對外傷后復視和眼球運動障礙有了新的認識。外傷后復視的原因有:(1)外傷后眶內(nèi)組織水腫,眶內(nèi)壓力增高致使眼球運動受限;(2)顱內(nèi)損傷致使支配眼外肌的運動神經(jīng)損傷;(3)眼外肌挫傷,水腫瘀血,或眼外肌斷裂;(4)眼眶爆裂性骨折,眼外肌在骨折部位的嵌頓、粘連。由于眶內(nèi)組織及眼外肌的水腫,瘀血所致的眼球運動受限,給予藥物及物理治療,水腫及血腫消退后,復視可逐漸消除②。運動神經(jīng)損傷所致的麻痹性斜視給予神經(jīng)營養(yǎng)藥物保守治療3~6個月后如復視仍不能消除可酌情行眼外肌手術或配三棱鏡矯正。眼眶爆裂性骨折,眼外肌嵌頓和粘連則表現(xiàn)出持續(xù)的復視,并可合并有眼球內(nèi)陷,早期行眼眶手術解除眼外肌的嵌頓和粘連,可有效恢復眼外肌的解剖結構,從而進一步恢復眼外肌的功能。
3.2 不同類型骨折表現(xiàn)不盡相同 預后不同CT掃描顯示眶壁呈塌陷性骨折,多以眼球內(nèi)陷為主,可合并周邊視野復視,受累肌與其拮抗肌極度運動時可表現(xiàn)出輕度運動受限,手術矯正眼球內(nèi)陷,同時可矯正復視;但當肌肉向上頜竇移位,明顯增粗變圓,與骨折片相接觸,下轉受限較上轉受限更明顯者則術后易出現(xiàn)下轉功能欠佳(見圖1)。線性骨折眶壁無明顯擴大,而肌肉明顯嵌頓則多以眼球運動受限為主,受累肌與其拮抗肌運動均明顯受限(見圖2),受累肌由于眶骨的嵌頓及本身的鈍挫傷而受損,術后容易遺留復視。
圖1CT掃描顯示眶壁呈塌陷性骨折,下直肌明顯增粗變圓,向上頜竇移位,下轉受限較上轉受限更明顯(略)
圖2左眼眶下壁線性骨折,眶壁無明顯擴大,下直肌嵌頓。眼球運動受限為主,受累肌與其拮抗肌運動均明顯受限(略)
本組病例中行眼外肌手術者及配三棱鏡矯正者均為下直肌功能不足,在內(nèi)壁骨折患者中,雖有輻輳功能不足癥狀,但無明顯復視主訴,而由于垂直融合能力較水平融合能力小,在下壁骨折時下直肌功能的輕度不足即可造成垂直復視,尤其是閱讀位時更明顯。
3.3 手術時機對如何選擇 手術時機有不同的觀點,一些學者認為手術實施應選擇在傷后2周以上,其理由是眶內(nèi)水腫已基本消除,利于手術操作。但目前多數(shù)學者認為手術時機應選擇在傷后2周以內(nèi),特別是對于松解嵌頓的眼外肌具有重要的意義③。一般認為肌肉長時間嵌頓可使肌纖維的供血障礙導致纖維化,即使手術松解嵌頓的肌肉也不易改善癥狀④。本文病例中30例為傷后2周以內(nèi)實施的手術者,除1例合并有下直肌斷裂術后仍存在眼球運動障礙、復視外,其余29例均無復視主訴。46例為傷后2周~2個月的患者除2例復視無明顯變化外,30例復視消失,14例僅周邊殘留復視。傷后2個月以上患者術中發(fā)現(xiàn)骨折孔周圍有明顯的白色機化組織,增加了手術難度,而且術后效果較差。因此我們認為只要有手術適應證者,應盡早實施手術。
3.4 術后殘余復視與手術操作的關系 松解嵌頓和恢復眼外肌的解剖位置是手術消除復視的關鍵。操作時可使用組織鉗或剝離子輕輕松解嵌頓的眼外肌,對于骨折裂隙較窄,肌肉嵌頓嚴重者,可先擴大骨孔,再游離肌肉,避免肌肉進一步損傷。分離時特別注意要使骨折線后緣與肌肉的粘連分離開,由于該處的位置較深,往往在手術操作時不易暴露,不能充分分離粘連的肌肉而影響手術療效。為避免上述嵌頓肌肉松解不充分,手術時可用牽引線牽拉嵌頓肌肉,同時用手指探查觸摸骨折與肌肉的粘連處,以手指的感覺證實肌肉是否存在粘連,以及肌肉的走行方向,判斷是否松解成功。充分松解粘連、嵌頓的肌肉是術后消除復視的關鍵。
3.5 術后殘余復視的處理 眼眶爆裂性骨折術后會出現(xiàn)暫時的復視加重,以抗炎、神經(jīng)營養(yǎng)藥物治療多數(shù)3個月以后可消除,部分病人可有殘余復視,6個月后仍不能消除者可酌情行眼外肌手術及配三棱鏡矯正。術前進行詳細的眼外肌檢查,確定第一眼位斜視度并驗光,根據(jù)斜視度大小決定有無眼外肌手術指征。手術原則是消除正前方和下方視野內(nèi)的復視。手術指征:(1)水平斜視≥15△,垂直斜視≥10△;(2)正前方和下方視野(功能視野)內(nèi)有不可克服的復視;(3)合并代償頭位。手術方法:根據(jù)斜視度的不同,受累肌麻痹程度不同可選擇不同的術式。受累肌不全麻痹才可行受累肌的加強及拮抗肌的減弱,對受累肌完全麻痹可行肌肉聯(lián)合術。本組病例中1例眶下壁骨折合并有下直肌斷裂,行眶壁骨折修復術同時進行下直肌吻合術及下直肌縮短術。術后第一眼位復視消除,下轉仍明顯受限,待第二次眼外肌手術。1例傷后眼球內(nèi)陷,垂直固定,CT顯示眶下壁塌陷脫落于上頜竇,下直肌增粗與上頜竇內(nèi)脫落的骨片粘連,術中發(fā)現(xiàn)下直肌肥大呈紫黑色,術后6個月下直肌功能不恢復,正前方上斜視,行下直肌縮短術后第一眼位正位,下注視15°范圍內(nèi)復視消除。
對于不具有手術指征或暫時不接受手術者可試用三棱鏡治療。三棱鏡治療的目的是解決視疲勞、復視等癥狀。其適應證為水平斜視<15△,垂直斜視<10△。方法是在屈光基礎上加1/4~1/3三棱鏡度,可分配在雙眼上。垂直斜視:高位眼底向下,低位眼底向上。水平斜視:內(nèi)斜底向外,外斜底向內(nèi)。
4、結論
爆裂性骨折是一種嚴重的眼眶外傷,由于直接的組織損傷、移位,嵌頓而出現(xiàn)眼球內(nèi)陷和復視。因病情輕重而表現(xiàn)不同,如骨折范圍較大,眶內(nèi)軟組織、眶脂肪及眼外肌移位脫入副鼻竇,還可表現(xiàn)有明顯的眼球凹陷。臨床治療以手術為主,分兩個階段進行:第一階段為眶骨折修復術,手術目的是松解眼外肌及周圍組織的嵌頓和粘連,恢復眼外肌的功能同時修復眶壁,恢復眶腔容積,矯正眼球內(nèi)陷。第二階段為殘余復視的治療,對于少數(shù)下直肌或內(nèi)直肌受損較嚴重,眶骨折修復術后仍殘余復視者,經(jīng)詳細的眼外肌功能檢查酌情給予三棱鏡矯正或行眼肌手術。
【參考文獻】
[1]高鶴舫,蘭寶森.眼眶爆裂性骨折的CT診斷.中華放射學雜志,1993,27:16-18.
[2]Willman AL,Della Rocca RC,Spector S,et al.Steroids and orbital blowout fractures.Adv Ophthalmol Plast Reconstr Surg,1978,6:265-268.
[3]Mommaerts MY,Casselman JW.Assessment of the damages by obital blow-out fractures.Acta Chir Belg,1993,93:201-206.
[4]Hammer B, Ptein J.Correction of post-traumatic orbital deformities: operativetechniques and review of 26 patients.J Cranion Maxill of Ac Surg,1995,23:81-90.